网站首页 学院简介 专业介绍 招生政策 招生计划 历年分数 国际交流 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专业介绍
金融学专业
新闻来源:招生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6-16 15:46:03    点击率:16381

金融学专业以应用、数智、复合、外语交叉融合为核心理念,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实务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多学科背景和国际化视野,成为既能驾驭传统金融业务,又能迎接金融科技变革挑战的“T型人才”(横向跨学科融合+纵向领域深耕)。

一、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金融学基本知识与理论,具备金融实务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数据分析及金融科技应用能力,能够运用综合学科,并且可以熟练英语交流的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型人才。毕业生可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国内外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互联网金融企业从事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或可赴国内外继续深造。

二、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借助“滨外”与“天外”的全方位共建机制,构建起“金融+数智+微专业+外语”四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矩阵。通过多领域课程融合与实操训练联动、金融仿真实验与高层次专业竞赛有效衔接、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并举等渠道来实现。

金融实训

实施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严肃游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训等多种课堂实践教学方法。

通过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平台、银行仿真业务实操、企业实战模拟竞赛对抗平台和财务会计ERP软件等构建金融仿真实验室,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层次专业竞赛,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以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

与多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践实习基地,提供金融多业态岗位实习机会。与企业联合开设学科交叉工作坊,使学生直接接触“互联网+运营管理”项目,通过企业定向培养进行顶岗实习,结业生可直接进入企业面试环节优先录取。

数智赋能

通过相关课程设置,使学生掌握Stata计量分析、Python程序设计、机器学习和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逻辑,具备数据分析、大数据金融、智能金融、区块链金融等核心能力,实现数智技术对金融学专业的赋能。

通过统计与计量软件分析、大数据获取、分析和可视化实训拓展金融创新实验室,开展区域/行业/企业数字经济调研、数据决策思维实验和大数据挖掘实验,强化AI的工具属性和实用属性。

并可通过参加“工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高校经济决策虚仿实验大赛、智慧银行数字化运营等竞赛,获得高含金量比赛证书加持。

企业共建“AI大数据金融人才实训基地”,学生参与真实大数据获客风控和投资监管、智能客服等项目。同时推进双师同堂授课,即高校教师讲解技术原理,企业专家演示场景化流程,创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还可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学生出国深造量化金融、金融科技等专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内融外选

构建以微专业辅修为代表的“内融外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内,通过开设跨专业的复合课程,如互联网金融、计量与统计分析软件应用、金融工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实训、金融营销、金融法、金融英语,实现金融学与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管理学、法学、英语等学科的深度融合。

专业外,开设多方向微专业灵活体系供学生自由选择,如英语、日语等小语种、法学、财会、数字媒体、动画、教育学等微专业,强化“个性化供给”的复合,实现微专业“普及化”、辅修专业“精英化”,满足个性化学习与宽行业职业规划需求。

外语强化

注重培养涉外型人才。前两学年加大基础英语的授课课时,强调英语类课程的学习,后两学年重视专业英语的应用,若干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部分课程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和参考资料,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以及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设置预科班、留学生班等国家化课程,持续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项目,如“3+1”、“2+2”、“3+1+2”等,注重金融英语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课程设置

本专业构建了“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和“实践创新课”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新模式,实现了课程体系的分类化和模块化,特色鲜明和结构优化。其中,重点将专业教育课打造为涵盖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模块延展课的一整套体系。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财政与税收、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保险学、金融中介学、投资银行学、基金管理、金融理财、国际结算、公司金融、互联网金融、计量与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大数据金融、人工智能、金融工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实训、金融营销、金融英语、金融法等。

四、考研与就业

本专业多名优秀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年均考取率为3%左右。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沈阳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华侨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美国天普大学、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美国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就读。

专业近几年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0%以上。毕业生可就职于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金融交易所、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集团、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保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政府及公共事业单位,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金融管理部门,如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等;以及内外资企业的证券部、财务部、秘书处等

五、实践与创新

实践与创新环节重视实验课程、社会实践和科研论文写作在巩固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参加学院多种国际交流项目(如“3+1”、“2+2”、“3+1+2”、聘请外籍教师校内上课等);参与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如外语文化节、班歌大赛、辩论赛、实务岗位模拟、参观企业单位实际工作及各类文体活动等);取得各类考试资格证书(如证券、银行、期货、理财规划师、保险、会计等专业考试资格证书,以及普通话等级证书、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导游资格证书等非专业考试资格证书);获得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学科竞赛、实务技能比赛证书,社会调查与社会实习(如自行到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习,或有组织地到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银行、证券及保险公司等实习基地调查实习);个人创业与勤工俭学;大型活动外语志愿者服务;论文写作和科研实践等。

 

 

Copyright 2009-2013 @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学府路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