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专业始终围绕“敬礼敬德敬仁”,以提高师资水平为抓手,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现有学生94人,专任教师7人,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学府,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占比50%。
一、专业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应用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学科相关知识和理论,了解国际商务活动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二、专业培养特色
商务英语专业在培养特色方面,通过复合型培养模式、AI技术深度赋能及微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了全面的人才培养框架。在复合型培养方面,专业采用“外语+专业”与“专业+外语”的双向融合路径,打破学科界限,例如增设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等交叉课程,强化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双语应用能力。同时,微专业辅修以“普及化”为导向,开设人工智能、动画等模块化课程,供全体学生灵活选择,而辅修专业则以“精英化”为目标,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法学、财务管理等系统性学习机会,提升复合竞争力。
AI技术赋能方面,专业依托“数智滨外”战略,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学与实践。
三、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延展课、实践创新课、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本专业核心课程为:综合商务英语、英语听力、商务口译、英语演讲与辩论、商务英语写作、高级商务笔译、国际会展英语、跨文化商务交际、经济学原理、国际物流英语、会计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延展课为:国际商务概况、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管理、国际商务运营、国际商务金融。
四、考研与就业
商务英语专业经过多年的人才建设,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与好评。在历年考研统计数据中,商务英语专业多名学生考取国内知名高校研究生,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扬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以及天津外国语大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例如爱丁堡大学、利兹大学、英国皇家霍洛威学院、纽卡斯尔大学、匹兹堡大学和约克大学等。
商务英语专业积极开拓与英语语言国家高等院校“3+1”、“2+2”等合作交流项目,使学生在三四年级有机会在英语国家提升其英语各项能力。目前与我院合作的院校有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UNA)“2+2” 、“3+1+1”项目;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3.5+0.5”语言进修项目、“4+2”研究生项目;美国艾尔玛文理学院 “ 2+2”双学士学位项目、“3+1”语言进修项目;英国斯旺西大学“2+2”、“4+1”、“3+1+1”项目;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以及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ECU)“2+2”项目。
此外,商务英语专业对就业工作多措并举,采取“辅导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模式,一起尽最大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开展精准指导服务,关心关爱每一位毕业生的毕业和就业工作,一人一策,积极引导毕业生找准就业定位。从就业形式来看情况良好,本专业毕业生部分考取公务员或者行政事业单位,部分选择中小学任教,大多数选择进入外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
五、 实践与创新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综合英语语言知识、英语语言技能、商务理论知识和商务操作能力的专业,能为国际贸易、商贸旅游、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会展经济等产业培养输送对口人才。一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从听、说、读、写四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英语演讲和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为依托,结合实际案例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演讲比赛、商务实践大赛、以及商务英语谈判大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年级注重商务实践能力的学习,依托商务英语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由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小组撰写商业计划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四年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保证完成学院规定的课时并取得学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毕业生进入职场做准备。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各级奖学金评优中,有多名同学荣获国家级奖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天津市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在 “外研社国才杯外语能力大赛”、“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商务英语谈判”、“亿学杯商务英语竞赛”、“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等竞赛中,多名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闯入全国总决赛,并获得荣誉。在创新方面,英语专业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此外,英语专业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术竞赛等活动,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和丰富的创新资源,助力他们更好地适应数智化时代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