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务信息 考务信息 相关文件 电教资源 教学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教务信息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新闻来源:教务部    发布时间:2025-04-14 11:18:31    点击率:614

各教学单位:

根据《市教委关于开展202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和《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中的有关工作要求,为推动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校级大创项目的申报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类型

申报的大创项目类型包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一)创新训练项目是在校生个人或团队根据个人或团队成员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兴趣,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选定创新性训练项目研究内容,并自主完成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新训练项目包括产品设计、发明制作、软件开发、社会调查等类别。

(二)创业训练项目是在校生团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鼓励跨系跨学科组建项目团队,团队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并相互协作。

(三)创业实践项目是在校生团队在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利用前期创新训练(或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项目要面向市场展开,按企业实际运营模式进行管理和实践。

市级和国家级大创项目将从当年的校级大创项目中择优推荐上报。

二、项目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项目选题要求:思想新颖、目标明确、立论依据充分、研究方案合理、技术可行、实施条件具备的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立项坚持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研究项目实效。

(二)在校生个人或团队可自由申报,项目负责人须为2023级或2022级在校生,可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组队。

(三)申请者应品学兼优、学有余力且能够于在校期间完成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对所申请项目研究有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每名学生限主持或参加一个项目,不得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每个项目的成员数量不超过6人(包括项目负责人)。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所参与大创项目的结题验收。学生应自行联系指导教师,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均应有至少1名指导教师,学生或团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关研究训练内容。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在研项目不超过2个。

(五)项目研究周期为1年。

(六)“大创计划”取得成果、发表论著时应标注“国家级(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并注明项目编号。

四、申报程序

(一)学生申报

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学生,按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后提交到项目负责人所在系。

(二)初审

各系组织本系“大创”工作组及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评选后,汇总上报教务部。

(三)学校评审

学校组织专家对各系初审评选后的项目进行评审,确定校级项目,并在全校范围内公示。

(四)经费资助

市级和国家级项目资助经费以市级和国家级相关文件为准。

五、提交材料要求

(一)学生填写《项目申报书》一式两份,可附佐证材料。

(二)各系汇总学生申报材料,并组织初审评选后,将汇总表纸质版电子版及申报书电子版于2025428日前向上报教务部。不符合要求或逾期提交,均不予受理。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举措,请各系高度重视,及时将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到学生,广泛宣传动员,认真组织好项目申报工作。

 

附件1:天津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zip

附件2:《202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推荐表》.zip

 

教务部    

2025年4月11日

 

   友情链接: 招生信息网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天津外国语大学

Copyright 2009-2013 @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教务部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学府路60号    联系电话:63354036 63352225